陈罡:“儿童世界”的引路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个人小传】陈罡,1978年9月生于合肥。1998年毕业于合肥市师范学校,获得大专学历;2003年从安徽省教育学院进修毕业,获得本科学历。1998年至今,一直在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任教,2011年担任学校校长,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特级教师。

    2011年,年仅33岁的陈罡被任命为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的校长。他从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一直都在屯溪路小学工作。不同于其他校长大谈特谈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品质,陈罡的办学育人话题总是围绕“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兴趣、儿童的成长、儿童的今天与未来”,他俨然已把“儿童世界”悄然无声地融入到学校的办学体系和治校方略中。

    实践“儿童视角”办学理想

    陈罡从数学教师到德育主任、副校长,最后成为一校之长,教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不断思考: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科学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如何带领全体老师共同追求教育理想?他认真梳理了学校50多年的办学历史,理清了学校的发展轨迹,借助区域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明确提出了“博雅精神,儿童世界”的核心办学理念。

    何为“博雅”?陈罡对它的定义是,培养具有知识广博、人格独立、心灵自由的人的教育。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学校,“把儿童立场放在本心,从儿童视角出发”是纲,抓住这个纲,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去年初,大洋彼岸的6位美国校长,要到陈罡所在的屯溪路小学参观交流,学校起初准备的接待方案相对“程式化”,还是以学校领导层作为接待主体。但当学校教师拿着接待外国校长的方案与孩子们讨论时,孩子们很认真地提议道:“美国校长肯定是来看我们的,既然这样,就该由我们全程接待。”

    陈罡认为博雅精神的提出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个性,因此尊重和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是,孩子们开始了一系列策划活动:他们在全校布告栏张贴海报,认真地为美国校长的到来征集小导游,征集英语口语表达好的小朋友参与接待,还别出心裁地在全校征集书法好的同学,组织同学们在当天教美国校长学中国书法。体现孩子们创意的接待活动得到了美国校长的赞赏。“没想到中国的孩子这么大胆、开朗、自信、开放,在这里,我们体验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告别时,一位美国校长说。

    屯溪路小学举办的足球嘉年华活动,开幕式上没有传统的校长讲话,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的健身操表演、趣味足球游戏、别开生面的师生球队对抗赛。这些活动由孩子们商定流程,自己宣布活动启动。从一年级六年级,班班都有足球队,年级循环比赛。开幕式上,陈罡校长作为队员参加教师队征战攻入一球,助攻一球,阵阵欢呼声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欢乐、奋进、拼搏的足球世界。

    这只是陈罡“儿童视角”的一个个缩影,学校像这样全程全员由孩子们参与设计的活动还有每年的六一游戏日、达标运动会、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乒乓球联赛、毕业典礼等。“只有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开展活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陈罡说,从“儿童视角”出发,就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多方面发展的可能。

    培养教师系统性思维方式

    在学校,陈罡十分注重引领教师的思维方式,帮助学校教师树立系统思考和研究意识。学校推进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基于全局的观点观察并通过研究执行的。

    陈罡介绍说,学校的组织结构图历时3年多才定型,几易其稿。成稿的有3个版本,这3个版本又讨论了十几稿。之所以这么重视,是因为他希望学校管理团队的成员都明白在学校整个管理结构当中他们的位置在哪里,和周边组织机构的关系是什么,职责是什么,主要目标是什么,承担哪些任务。他认为,从全局到部分,每个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认识越清楚,责任感就越强。

    学校课程研究院在研究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时,陈罡的要求简单而明确,即一定要紧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综合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问题出发,在全校的课程体系框架下去思考每一课程的开设和评价为什么要设置、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设置以及达到什么目标。

    系统思考也要求教师遇事不能仅仅局限在班级、级部或者校区思考,每一项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放在学校场域中整体思考。

    针对体育教学相对薄弱的情况,2015年下学期,陈罡提出增加体育课时,中低年级课程由原先的每周三节增加到每天一节。但是级部在排课时遇到了问题: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开始排,操场怎么都不够用。陈罡建议从第一节课开始排,但是学校教师立刻产生质疑:体育课怎么能排在第一节课?虽然滨湖校区每年五一之后大课间调整到上午8:30第一节课开始的教学安排无人质疑,但在屯溪路校区这种不符合传统排课习惯的提法遭到了反对。为此,陈罡组织语文、数学、体育和课程研究院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专项实验研究:将第一节语文、第二节其他课的学生与第一节课体育、第二节课其他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个体、小组和全体)、学生和授课教师课前课后问卷访谈、学生学习效果分析等,最终得出结论:两种排法与学生学习状态没有直接关系;后一种排法学生学习效果相对较好。陈罡的这种通过研究去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方面改变了学校以往遇事仅凭经验决断的现象;另一方面,这种研究意识又由教师传递给学生,在课堂、研学等方面体现出来。

    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说:“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陈罡希望通过观念和核心价值观来改变教师,教师改变学生,传递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

    追求卓越的责任担当

    2012年,陈罡带领学校教师在管理实践中尝试“协商管理”。一是完善制度,制订“协商会议”议事规则。如学校基于“罗伯特议事规则”,创立了“年级组协商会议”。二是改进机制,综合了矩阵式和事业部式两种组织结构类型的优点,绘制学校组织结构图。三是探索方法,建立管理协商平台,包括建立和完善会议协商平台及网络协商平台。多元、开放、互动的协商管理,克服了管理仅限于手段的片面性和“管理”行为的人为性、单向性、封闭性、控制性、约束性、垂直性的弊端,更多地体现了学校治理的特点。

    2015年8月,陈罡在学校推行“级部管理改革”,其关键点是:规划引领、重心下移、充分授权、自主发展。学校原有的传统部门的管理职能全部放到级部,级部全体教师组建教学小组、德育小组等实现自主管理、自行决策;资源保障、统筹支持等服务职能合并成立一个全新机构——服务中心。另外,学校还成立了课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价值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为级部工作提供课程研发、课程统筹、教学研讨等支持。六年级级部的陈家敏主任发现,级部管理能更有效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全员参与也能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各个级部的反馈,直接从孩子中来,决策更迅速、更符合“儿童世界”的特点。

    陈罡说:“对一所学校来说,制度可能是办校基础,课程可以重构校园生活,而文化则可以让学校和学生卓越,我们的目标就是用‘博雅’文化塑造孩子的价值观。”

    今年3月,开学不久的屯溪路小学推行了一项新举措:教师不需要每天四次打卡,只需外出时在签到簿上填写时间和事由。这一举措推出后,多数人不理解甚至反对。大家担心:想迟到就迟到,想早退就早退,这样学校岂不乱套了?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陈罡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他阐述为什么这么去做、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同时,他建议大家,不要单独看这一举动的行为本身,而是要看这一举动有可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学校倡导的价值观,是希望孩子们拥有“独立、求是、平等、博爱、自由、担当”的品格,教师的自由、独立则是完成这一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经过一次次的对话,一次次的协商,学校全员最终达成了推行新举措的共识。

    推行一个多月以来,老师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考勤手续的简化节约了时间。更重要的是,“诚信品质”在教师之间相互影响。在陈罡看来,学校原先的许多检查是建立在约束、控制的前提下,充满着不信任。激励举措辅以相关机制的建立,将会激发教师的向善和责任、荣誉和担当。

    搭建互助共享的教育平台

    屯溪路小学的新街校区,原先是包河区仅剩的3所村小之一,学生仅有112名。当合肥市教育局表达出要让屯溪路小学去接管的意愿后,陈罡的第一反应是茫然:城区学校和村小,似乎太遥远了。

    然而,通过对新街小学的实地调查,陈罡改变了看法。学校里淳朴的孩子们并不知道将要被接管,都高兴地欢迎他。那份善良与可爱感动了陈罡,他想要为这些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城区学校的校长一样可以做好乡村小学的校长。

    2012年9月,根据教育局“最美乡村学校”的项目设计,陈罡抽调了包括副校长在内的9名骨干教师到新街校区,开设了与屯溪路校区一样的课程。于是,新街校区的孩子们有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去博物馆春游,第一次穿上校服,第一次对话外教,第一次练起了大合唱,第一次走上了区里的大舞台……

    当时,新街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的现状导致一名教师要兼任2门甚至3门课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要兼教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要兼教信息技术课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切又难以落到实地。陈罡认为教师要“像父母教育孩子一样当老师”,关心孩子每一门课的学习。于是,陈罡决定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例研究:品德与艺术双师教学、语文与阅读整合、科学和种植课程等。

    “现在学校开展的课程整合,就是源于在新街校区的课例研究实验,说起来,我们都要感谢那段经历,感恩它对于我们今天所开展课程整合的反哺。”

    一路走来,陈罡从不吝与他人分享智慧和经验,希望团结更多的同仁在教育道路上探索前行。从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区名校长工作室到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从“石头汤阅读联盟”到区核心价值观联盟,陈罡在忙完自己学校事务外,还以义务讲座、辅导上课、帮扶校长的方式,带动了区域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辐射至全省。

    在担任安徽省特色小学研究会秘书长期间,他尝试开展了定点对口帮扶、名师观摩等交流活动,为全省小学教育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每个月的15号,全省的十几所学校都会派出教师,参加学校举行的课程整合研究课观摩。

    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班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的张东娇教授曾经评价陈罡,称他是“价值坚守者、童年守护人、管理探新者、专业引路人”。而陈罡觉得自己在领航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围绕着关爱儿童这一“圆点”,他想要画出一个超出自己学校、超出地域界限的美丽教育梦想。

    (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培养基地提供)